
图谱
> 姜炭疽病及其防治图谱
姜炭疽病及其防治图谱
发布时间:2019-10-24 14:48:17 来源:《农药市场信息》传媒 作者:王永崇整理
- 引发姜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辣椒刺盘孢(图1)和盘长孢状刺盘孢两种真菌。辣椒刺盘孢的分生孢子盘形成于寄主表皮之下,后突破表皮呈盘状。分生孢子盘上的暗褐色刚毛具有2~4个横隔膜;无色、单胞的分生孢子弯月形。北方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,并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南方病原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,无明显越冬期。病原可借雨水或昆虫活动进行传播,从而引发炭疽病。病害症状:
- 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姜的叶片(图2),发病初期多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水浸状小斑(图3);后扩展成圆形、梭形,或不规则形的褐斑(图4)。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云纹,边缘有黄色变色部,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不清晰(图5)。发病后期, 数个病斑连合成一片导致整个叶片变褐干枯(图6), 严重影响光合作用。当环境潮湿时, 斑面会出现小黑点, 即病菌的分孢盘及分生孢子。发生流行特点:作为一种常见病病,炭疽病一般在在连作地、低洼潮湿地,或植株偏施氮肥、生长势过旺时容易发生。我国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~8月份发生严重发生。防治技术:针对姜炭疽病的防治,要遵循“选好地、选好种、注重田间管理”的原则进行。首先要选择土层深厚、有机质丰富、地势干燥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 实行高垄深沟栽培, 避免连作或前作为茄科作物,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。其次要精选无病害姜种, 剔除变黑、变烂、变干的种姜。姜种下种前要用70%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浸8~10分钟进行消毒, 然后捞出晾干后再下种。同时施足氮肥的基础上,增施磷、钾肥和有机肥,增强其抗逆性。采收后要及时清除病株残体,并集中深埋。在发病初期,可选450克/升咪鲜胺水乳剂30~45毫升/亩,或25%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~30毫升/亩,或25%醚菌酯悬浮剂20~30毫升/亩,或325克/升苯甲·嘧菌酯悬浮剂40~60毫升/亩等药剂,每隔两周左右均匀喷喷雾防治一次,一般2~3次即可。
编辑人员:马志铭
相关文章推荐
更多》
猜你喜欢
更多》
游客可直接评论,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!
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

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!